夷陵:器乐合奏“宜昌丝竹”声韵悠长
夷陵:器乐合奏“宜昌丝竹”声韵悠长
夷陵:器乐合奏“宜昌丝竹”声韵悠长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张国荣)近日,在(zài)2025年(nián)文化和(hé)自然遗产日(6月14日)到来之际,宜昌市夷陵区民乐团以器乐合奏非遗“宜昌丝竹”乐曲《幸福年》和《大红袍》,为观众带来了(le)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。
“宜昌丝竹(sīzhú)”亦称细乐,以“丝竹”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,与打击乐伴奏(bànzòu)合成的一种器乐艺术(yìshù)品种,主要乐器有二胡、低胡、月琴、秦琴、竹笛、笙、板鼓、梆子等,曲牌丰富多样,旋律古朴优美,地方特色鲜明。历经(lìjīng)7代传承,至今已近150年,体现了当地悠久(yōujiǔ)而深厚的群众基础。
“宜昌(yíchāng)丝竹”主要流行于夷陵区(yílíngqū)鸦鹊岭、龙泉,并(bìng)以鸦鹊岭为轴心,辐射毗邻的枝江、宜都、当阳等县市。2006年(nián),“宜昌丝竹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2009年,鸦鹊岭镇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命名为“宜昌丝竹乐保护之(zhī)乡”。2010年,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“湖北丝竹乐之乡(lèzhīxiāng)”,连续两届被省文化厅命名为“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“宜昌丝竹”重视“合”的乐种(lèzhǒng),在演奏过程中(zhōng),不采用主奏乐器领奏的方式,一般以能者为长,大家跟随演奏。每件(měijiàn)乐器根据不同的演奏曲目体现自己的地位。常在民居茶楼、婚丧喜庆、节日庙会(miàohuì)时演奏,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为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,当地广泛开展丝竹进校园、丝竹讲堂等传习活动(huódòng),每年培训学员(xuéyuán)600余人次。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(zīxùn)、实用(shíyòng)的便民(biànmín)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